至德庆崖下回想松江山

江湾一转一重山,自入江来几转湾。
檄到如风心倥偬,船行似箭眼斓斑。
三场题目那容缓,一切工夫未得闲。
夹岸青峰可相约,黄花前后待吾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至德庆崖下回想松江山》是宋朝著名诗人曾丰的作品。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观和深刻的人生哲理,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转、世事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生命价值的思考。《至德庆崖下回想松江山》不仅展现了曾丰独特的艺术风格,还体现了他在诗歌创作上的深厚功底和深邃思考。

这首诗通过对江湾景色的描绘,开篇便将读者带入了一幅动态的画面中。“江湾一转一重山,自入江来几转湾。”,这里不仅描述了地理位置的变迁,更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起伏。这种自然景观与人生境遇的交织,为全诗奠定了深沉的主题基调。

诗人在诗句“檄到如风心倥偬,船行似箭眼斓斑”中,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朝廷文书的处理比作疾风骤雨般的紧迫,反映了官场生活的艰辛与忙碌。同时,“三场题目那容缓,一切工夫未得闲”,更是点明了诗人面临的多重考试与任务的压力,以及为了应对这些压力而不得不放弃闲暇的无奈。

这首诗在表达个人情感的同时,也折射出当时社会的风貌。诗中的“三场题目那容缓,一切工夫未得闲”,反映出宋代科举制度的严格与竞争之激烈,同时也揭示了那个时代人们面对生活的种种挑战时所表现出的坚韧与执着。

《至德庆崖下回想松江山》的结尾,诗人以“夹岸青峰可相约,黄花前后待吾还”作为点睛之笔,不仅抒发了对美好自然风光的向往,更寄托了对归期和故土的思念。这种情感的流露,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与哲理,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至德庆崖下回想松江山》以其精湛的艺术表现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一首流传千古的佳作。它不仅展示了诗人卓越的诗歌才华,还反映了宋代社会的现实面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对于热爱古典诗词的读者而言,这首诗不仅是一次美的享受,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思想的启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