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六日雨至次月一日始霁

数自初旬至末旬,雨犹末了雪相寻。
千山草木收元气,万里乾坤入太阴。
城郭谯楼吹冻角,郊原驿舍捣寒砧。
静听年少心须折,幸我已无年少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十一月六日雨至次月一日始霁”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一诗中的名句。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深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时局的感慨和忧虑。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首诗的背景。这首诗是李商隐在公元843年(唐穆宗长庆二年)秋天所作,当时他正被贬往泾川(今甘肃平凉),途经郑州时给远在长安的挚友令狐楚写信。他在信中写道: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意思是说:何时能和你一起剪去西窗上的蜡烛芯,再一起回忆我们在一起谈心的时候?

不幸的是,这封信并没有到达挚友手中,而是落入了令狐楚的秘书令狐绹手里。令狐绹将李商隐的信拿给他的儿子令狐毚阅读,并告诉他说:“你的父亲是一个有才学而又不幸的人。”令狐毚读完信后,非常感动地回信表示要帮助父亲赎罪。

后来,令狐绹因与宰相元稹不和而遭贬,李商隐也因此受到了牵连。在被贬到梓州(今四川三台县)任所后,他写下了这首《夜雨寄北》诗。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场连绵不断、淅淅沥沥的秋雨,表现了作者内心的孤寂、凄凉以及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在政治斗争中的无奈和悲哀。

这首诗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