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山西隐寺木犀

族出于仙住傍僧,羞为春事与时争。
长专太白山涵润,独淹中秋月渗清。
色染真空如自失,香熏正觉若相成。
灵云有幸相遭遇,不要桃花作证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太白山西隐寺木犀》是曾丰创作的一首宋诗。该作品通过对太白山中桂花的描绘,不仅展示了其自然之美,还融入了作者深刻的哲学思考和禅宗意境。

《太白山西隐寺木犀》通过“族出于仙住傍僧,羞为春事与时争”这一开篇,就赋予了木犀一种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仙风道骨。这种描述不仅突出了木犀的高贵身份,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的独特感悟和崇尚。

“长专太白山涵润,独淹中秋月渗清”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木犀在太白山的独特生态环境中生长的景象,强调了木犀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同时,中秋月的提及也反映了这首诗作创作的时间背景,增添了一层淡淡的秋意和禅意。

“色染真空如自失,香薰正觉若相成”两句则深入地表达了作者对木犀的美学理解和哲学感悟。这里,“色染真空”意味着木犀的色泽虽艳,却能净化心灵中的杂念,达到一种精神上的超脱和自由;而“香薰正觉”则暗示木犀的香气能启迪智慧,使人如同沐浴在佛法的光明之中。这些表述既体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也展示了他深邃的佛学修养。

《太白山西隐寺木犀》不仅是一首描写桂花美景的诗歌,更是一部融合了自然美、哲学思想和禅宗意境的作品。它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现了宋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文化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