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陈郎中

材薄安时甘寂寞,身闲乘兴喜登临。
每寻香草牵狂思,曾向幽兰费苦吟。
明月几人非按剑,高山从古少知音。
数篇清绝赓歌意,默见冯唐异俗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陈郎中》是宋代曾巩的七言律诗创作,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感悟以及对友情的珍视。下面将围绕这首诗展开介绍:

  1. 作者简介:曾巩(1019-1083),字子固,北宋时期文学家、历史学家,与王安石并称“二南丰”。他以文为业,尤以散文见长,同时在诗歌方面也有所造诣。曾巩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古文方面,其文章以严谨著称,被称为“古雅、平正、冲和”。

  2. 诗歌原文:《和陈郎中》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如下:
    材薄安时甘寂寞,身闲乘兴喜登临。
    每寻香草牵狂思,曾向幽兰费苦吟。
    明月几人非按剑,高山从古少知音。
    数篇清绝赓歌意,默见冯唐异俗心。

  3. 诗意解析:首联“材薄安时甘寂寞,身闲乘兴喜登临。”表达了诗人虽才能不高但安于现状,享受着孤独而宁静的生活。颔联“每寻香草牵狂思,曾向幽兰费苦吟。”描绘了诗人在大自然中寻找灵感,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执着。颈联“明月几人非按剑,高山从古少知音。”反映了诗人对高洁志趣的追求,以及他与世无争的态度。尾联“数篇清绝赓歌意,默见冯唐异俗心。”意味着通过诗歌创作,诗人传达了超越世俗的理想和情怀。

  4. 作品赏析:曾巩的这首《和陈郎中》不仅表现了他的诗歌才华,更折射出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诗中的“明月几人非按剑,高山从古少知音”等句子,透露出作者对于高洁人格的向往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5. 写作背景:关于《和陈郎中》的具体创作背景,目前没有明确的史料记载。然而,根据曾巩的生平事迹和当时的文学氛围可以推测,这首诗可能是在其官场生涯中的一种自我反思与表达,也可能是对其好友陈郎中的一种情感寄托。

《和陈郎中》作为曾巩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展现了他的文学才华,更是其精神世界的具象化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不仅可以领略到宋代诗歌的艺术魅力,还能从中汲取到丰富的人生智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