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晓渡

唤渡三江岸,停车两眼明。
烟涵秋日澹,露洗晓寒轻。
山色晴逾爽,波流怒未平。
诗翁旧游处,有句不堪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三江晓渡》是南宋诗人杨万里所作,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杨万里的个人经历紧密相关,反映了他在特定时期的情感与生活状态。下面对《三江晓渡》的各个方面进行具体介绍:

  1. 创作时间:诗作完成于公元一一六四年正月,当时杨万里因其父疾病之故西归故乡吉水。同年八月,他的父亲不幸去世,这一悲痛事件成为他长达三年的丁父忧时期的重要转折点。
  2. 创作情感:杨万里在丁父忧期间经历了深刻的个人悲痛和精神上的挣扎。诗中的“唤渡三江岸,停车两眼明”描绘了诗人在哀伤中仍保持清醒,通过小舟停泊和眼神明亮来表达内心的坚强与不屈。
  3. 艺术手法:杨万里运用了精湛的诗歌技巧,将自然景色与人的情感紧密结合。《三江晓渡》不仅描写了三江小渡的景象,还融入了诗人对过往记忆和现实感受的回忆与反思,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敏锐的艺术感知力。

了解《三江晓渡》不仅是学习杨万里诗歌艺术的过程,也是深入了解南宋文化和历史背景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对这首诗及其创作背景的学习,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思想情感以及他们如何通过诗歌表达这些复杂的情感。

《三江晓渡》作为杨万里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艺术创造力,也反映了宋代社会的某些特点。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容,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对于研究宋代文学、诗歌发展史以及个人情感表达方式的学者和爱好者来说,《三江晓渡》都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和欣赏的对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