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夏明叔归建宁

顷与君别时,君颐未生髭。
曶曶二十年,惊见紫髯奇。
相逢不相识,视刺乃得之。
尊酒出文卷,芙蓉阴未移。
白露团虚檐,素蟾堕寒池。
胡为于此时,与君又语离。
自言甘旨急,毋失旧馆期。
丈夫属有志,富贵无定姿。
愿君勉自力,上以慰亲思。
明年寒雁来,殷勤寄书词。
为报秋风高,吴仙得桂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夏明叔归建宁》是一首中国古典诗歌,作者是宋朝时期的诗人程珌。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

  1. 作者介绍:诗人程珌,作为宋朝时期的文学家,他的诗作在当时享有盛誉。他的五言律诗《送夏明叔归建宁》,以其深邃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手法,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感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2. 作品原文:这首诗的原文如下:“顷与君别时,君颐未生髭。曶曶二十年,惊见紫髯奇。相逢不相识,视刺乃得之。尊酒出文卷,芙蓉阴未移。白露团虚檐,素蟾堕寒池。胡为于此时,与君又语离。自言甘旨急,毋失旧馆期。丈夫属有志,富贵无定姿。愿君勉自力,上以慰亲思。”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时的复杂情感以及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3. 诗歌主题:此诗的主题主要围绕着友情和离别展开。通过对时光流逝的描绘和对重逢时刻的珍惜,诗人传达了对朋友深厚的情谊和对未来重逢的期望。
  4. 艺术特色:在艺术表现方面,该诗语言精炼而意境深远,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使诗歌富有哲理性和审美价值。同时,诗中融入了大量的自然景物描述,如“尊酒出文卷”中的“文卷”象征着知识和智慧,而“白露团虚檐”则寓意着岁月的流转和生命的变迁。
  5. 文化意义:《送夏明叔归建宁》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也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它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于友情、离别和重逢的独特理解,同时也体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征。

《送夏明叔归建宁》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段历史,一种文化,值得人们细细品味和深入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