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腊飞花,今春未已,迤逦将度元宵。俄然甲子,青帝下新条。净扫一天沈霭,红轮满、大地山河。从今好,便当听取,万国起歌谣。
有人,当此际,锄云深坞,剪月中阿。已占断春风,自种仙桃。更扶疏桂影直,从岩底、上拂云梢。仍为我,长摩苍石,无负此清波。
满庭芳 · 其二戊戍上元喜霁,访开桃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满庭芳·戊戍上元喜霁,访开桃洞》是宋代诗人程必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不仅是文学上的瑰宝,还具有深厚的文化和历史价值。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词:
创作背景:此词作于宋徽宗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上元节期间。此时正值元宵佳节,作者因故不能回家乡,便在友人的陪伴下前往名为“开桃洞”的地方赏月。这一行为不仅反映了当时文人对节日的庆祝方式,也显示了他们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追求。
词的原文及翻译:
诗词原文如下:
去腊飞花,今春未已,迤逦将度元宵。
俄然甲子,青帝下新条。
净扫一天沈霭,红轮满、大地山河。
从今好,便当听取,万国起歌谣。
译文:
去年年底的花朵已经飘落,今年春天还未结束,元宵节即将来临。突然之间到了甲子年,春神降临,带来了新的生机。它清理了一天的云气,使天空清澈明亮,红日高照,照亮了整个大地。从此之后,人们应该倾听万国的声音,共同唱响美妙的歌谣。
- 艺术特色:
- 意象丰富:该词通过描绘“去腊飞花”、“今春未已”等自然景象,营造出一幅生动的节日氛围画面。
- 情感真挚:诗人在无法归家的遗憾中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追求和珍惜,以及对友人相聚的深厚情谊。
- 结构严谨:全词按照时间顺序展开,由过去到现在,再到未来,层次分明,富有逻辑性。
- 语言优美:词中运用了许多优美的意象和词汇,如“飞花”、“新条”、“沉霭”、“红轮”、“山河”等,使得整首作品既有视觉美感,也有听觉享受。
- 文化意义:
- 历史价值:《满庭芳·戊戍上元喜霁,访开桃洞》作为宋代的诗词,为后世提供了研究宋代文化和社会风俗的重要资料。
- 审美价值:这首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满庭芳·戊戍上元喜霁,访开桃洞》不仅是一首描写节日风光的佳作,更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的文化背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