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虞长洲游虎丘

寻壑复经丘,人看李郭舟。
藤花多背日,桐叶最知秋。
虎去藜藿尽,龙归蛙黾愁。
振衣临石壁,未羡习池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虞长洲游虎丘”是宋代诗人程俱的作品。在这首诗中,程俱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意象,描绘了虎丘的自然美景以及与友人共游时的愉悦心情。虎丘位于苏州市西北郊,因山上有虎丘塔而得名,素有“吴中第一名胜”之誉。诗中不仅展现了虎丘的壮丽景色,还表达了与友人共赏美景时的感慨。

从诗歌的形式上看,《和虞长洲游虎丘》为七言律诗。这种形式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占有重要地位,因其格律严谨,韵律和谐,能更有效地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意境。七言律诗通常由八句构成,每句七个字,共有五十六个字,其特点是对仗工整、音律协调、节奏鲜明。这种形式有助于诗人更好地抒发情感,同时使得诗歌的韵律之美得到更好的体现。

从诗歌的内容来看,《和虞长洲游虎丘》通过对虎丘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闲适情怀。诗中的“寻壑复经丘,人看李郭舟”等句子,形象地表现了虎丘山的险峻与美丽。藤花多背日,桐叶最知秋”则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秋季的虎丘,展现出一种凄清而又壮美的景象。此外,“虎去藜藿尽,龙归蛙黾愁”等诗句,进一步描绘了虎丘的自然生态,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界生命力的赞叹。

从诗歌的意境来看,《和虞长洲游虎丘》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更是对人生境遇的反思。诗中的“振衣临石壁,未羡习池游”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这种对生活态度的选择,体现了宋代文人特有的潇洒自在与超然物外的精神追求。

《和虞长洲游虎丘》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歌,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哲理思考。通过对其形式的分析,内容的解读以及意境的探讨,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宋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