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事呈叔问

召节蒲轮走四方,眼看浮俗变炎凉。
升沉变化那知许,但觉琳宫气味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书事呈叔问》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书信体散文。这篇作品以书信形式,叙述了作者在任监察御史期间,向其叔叔韩老成汇报工作情况并询问他的近况。文章语言简练、质朴,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关切和思念之情以及对自己职责的认识。

以下是《书事呈叔问》的部分内容:

叔问:

仆自到官,颇知吏事,而不知书;今见书,乃知吏事不足为。

夫吏者,非特人主之耳目也,又天民之本务也。故有司治之不精,则民有所犯,吏亦有所败。若吏能奉法循理,则下畏上,民尊吏,而天下治矣。

仆少时读《尚书》,至“五刑错用”,心知其不可;及见先王之法,皆为君父之命,不敢以私意议之。今所闻于朝士者,多云:“古者圣王之政,唯以法为教,不以德为先。”仆窃谓不然。夫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安可不修而存?

吾观今之世,虽日变月化,然而民犹是也。故吾以为吏不可以不学。苟非明于义理,通于古今,深于治道,则其临人也,虽有善言,无如之何矣。

今朝廷之士,多好议论政事,而不求学问。仆每思之,窃以为忧。

此数日来所怀于心也。敬书以呈,幸察。

韩愈

这封信体现了韩愈作为古代儒家学者的思想观念。他不仅关心政治和法律事务,而且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和对于官员品德的要求。同时,他也意识到社会变革的复杂性和对传统法律的维护的必要性。通过这封信,韩愈展现了他对国家治理和个人修养的深切关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