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春日寓怀

丘园劳积梦,天地厌劬书。
立晚分孤鹤,跳春喜众狙。
风多醉有竹,雨久饭无蔬。
又见江西估,收苗蓄巨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江城春日寓怀》是宋朝诗人董嗣杲的作品之一。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在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下面对《江城春日寓怀》进行具体介绍:

  1. 作者生平与创作背景
  • 作者董嗣杲:董嗣杲是宋末元初的著名诗人、画家,他的诗歌以反映民生疾苦和抒发个人情感见长,其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的生活状态。
  • 诗作创作年代:据研究,《江城春日寓怀》约创作于元代初期,这一时期正值战乱频繁和社会动荡之际,董嗣杲的作品中流露出的深沉忧愁和对现实的深刻反思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密不可分。
  1. 诗歌原文与内容解析
  • 原文节选:“丘园劳积梦,天地厌劬书。”这两句反映了诗人对于农耕生活艰辛的感慨以及对于仕途生活的厌倦,通过“丘园”与“天地”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与官场生涯的不同态度和体验;
  • “立晚分孤鹤,跳春喜众狙。”描绘了春天景象中的生机勃勃,孤独的鹤与活泼的猴子分别代表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喜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风多醉有竹,雨久饭无蔬。”表达了诗人在风雨交加的环境中寻求心灵的慰藉,而长期没有蔬菜可吃则反映了当时物质条件的匮乏;
  • “又见江西估,收苖蓄巨鱼。”描述了诗人在江西见到的商贩活动,其中“苖”是一种古代货币,而“巨鱼”则暗指商人的财富。这一部分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的一些现实情况,也体现了诗人对社会底层民众生活的关注。
  1. 诗歌的艺术特色
  • 自然景观与情感结合:《江城春日寓怀》中将自然景观与人物情感紧密联系,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这种结合使得诗歌具有更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 意境深远: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画面,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体会到诗人深邃的思想感情,达到了景情交融的艺术效果。
  • 语言简练而意蕴丰富:尽管《江城春日寓怀》篇幅不长,但其语言却简洁而富有韵味,每个词组和句子都承载着深厚的意义,充分展示了董嗣杲精湛的语言驾驭能力。

《江城春日寓怀》不仅作为宋代诗词宝库中的瑰宝,更是中国古典诗歌中不可多得的佳作。它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切感悟,还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通过对这部作品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从而更好地把握中国古典文学的精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