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德化门外

湖光分柳岸,野趣入桑畦。
锦片花随水,犀尖笋迸泥。
淮云收雨去,蜀鸟失春啼。
隔浦军船过,斜阳送鼓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出德化门外》是董其昌(字元亮)的作品,属于宋朝文学。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春天的景色中感受到的自然之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和感悟。《出德化门外》以其简洁而富有诗意的语言,展现了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受。以下是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作者生平:董其昌(1555年-1636年),字元亮,号思白、香光居士等,华亭(今上海松江)人。他是明代著名书画大家,与文徵明、沈周、仇英并称“吴门四家”。
  • 创作背景:《出德化门外》的创作时间不详。从诗中的描写来看,它可能是在春日出游时所作,通过细腻的自然描绘反映了诗人对春天景色的感受和思考。
  1. 诗歌原文
  • 湖光分柳岸,野趣入桑畦。
  • 锦片花随水,犀尖笋迸泥。
  • 淮云收雨去,蜀鸟失春啼。
  • 隔浦军船过,斜阳送鼓鼙。
  1. 诗歌赏析
  • 自然描绘:诗中的“湖光分柳岸,野趣入桑畦”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生动的乡村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 季节感伤:诗中的“蜀鸟失春啼”和“淮云收雨去”流露出一种时光流逝、季节更迭的哀愁,体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留恋。
  • 情感表达:“隔浦军船过,斜阳送鼓鼙”则表达了诗人对繁忙都市生活的感慨,以及对大自然宁静美景的向往。

《出德化门外》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诗作,更是宋代文人对美好生活追求和内心世界的深刻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欣赏到古代文人的艺术才华,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