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陆明府归嘉禾

尘杂莫湔游宦非,端忧何暇寓琴徽。
孝先便腹尚嘲懒,元亮折腰须问归。
所惧弃官乡曲笑,不思献策庙堂稀。
义和市尾渔舟聚,独乐披裘坐钓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陆明府归嘉禾》是宋代董嗣杲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品信息
  • 作者介绍:董嗣杲,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他生活在宋理宗景定中榷茶九江富池、度宗咸淳末知武康县时期,宋亡后入山为道士,字无益。董嗣杲工诗,吐爵新颖,有《庐山集》五卷传世。
  • 作品原文:尘杂莫湔游宦非,端忧何暇寓琴徽。孝先便腹尚嘲懒,元亮折腰须问归。所惧弃官乡曲笑,不思献策庙堂稀。义和市尾渔舟聚,独乐披裘坐钓矶。
  1. 诗词赏析
  • 意境与情感:整首诗充满了对陆明府的深情厚意以及对官场生活的深深担忧。通过“尘杂莫湔游宦非”一句,诗人表达了对陆明府离开官场后能够保持初心的期待,同时透露出对官场沉浮的无奈。“孝先便腹尚嘲懒,元亮折腰须问归”,则描绘了陆明府在官场上的从容与洒脱,以及他对归隐山林的渴望。
  • 艺术特色:董嗣杲在《送陆明府归嘉禾》一诗中,巧妙地运用典故,如“孝先”暗指陶渊明,“元亮”则是指东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谢安。这些引用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使得整首诗的艺术效果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同时,董嗣杲的诗风独特,语言简练而富有深意,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心灵冲击。
  1. 创作背景
  • 社会环境:宋代是一个文人士大夫阶层活跃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政治动荡、战乱频发的时期。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文人士大夫都面临着选择投身仕途还是归隐山林的抉择。董嗣杲作为其中一位代表,他在作品中表达了自己对于官场生活的看法和态度。
  • 个人经历:董嗣杲的生平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曾在理宗景定中榷茶九江富池、度宗咸淳末知武康县等职位上任职,但在宋亡之际选择了归隐山林,成为了一位道士。这样的经历使他有机会深入观察和体验官场的种种现实,这些经验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 时代影响:董嗣杲所处的宋代正处于诗词发展的鼎盛时期,各种流派百花齐放。董嗣杲的诗风既受到了当时主流风格的影响,也融合了自己的独特见解,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诗歌在当时就受到了文人士大夫的广泛赞誉和推崇,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送陆明府归嘉禾》是董嗣杲以诗意盎然的笔触,展现了一位古代文人对于官场生活的深沉感慨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这不仅反映了董嗣杲个人的人生哲学和价值观,同时也为后人提供了一扇窥视宋代社会文化与文人心态的窗口。通过对这首文学作品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那个时代的文化气息和人文精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