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乐楼

莺花箫鼓绮罗丛,人在熙和境界中。
海宇三登歌化日,湖山一览醉春风。
水摇层栋青红湿,云锁危梯粉黛空。
十里掌平都掩尽,有谁曾纪建楼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丰乐楼》是宋代诗人董嗣杲的作品之一,其内容如下:

  1. 诗词原文
    莺花箫鼓绮罗丛,人在熙和境界中。
    海宇三登歌化日,湖山一览醉春风。
    水摇层栋青红湿,云锁危梯粉黛窗。
    十里掌平都掩尽,有谁曾纪建楼功。

  2. 作者简介:董嗣杲(1070年—1123年),字明之,号西斋,北宋末南宋初著名画家、文学家,浙江金华人。他与苏轼、黄庭坚等文人雅士交往甚密,诗书画均有成就。董嗣杲擅长画竹,尤以山水画闻名,其作品多表现自然之美和人文情怀。同时,董嗣杲在文学上也有所涉猎,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他的诗词作品风格清新脱俗,情感真挚深沉,对后世影响深远。

  3. 诗词解析

  • 意境描绘:《丰乐楼》通过描绘莺歌燕舞、笙箫鼓乐的繁盛景象,展现了一种繁华热闹的氛围。诗人通过对楼阁的描写,表达了对这种生活状态的向往和赞美。
  • 情感表达:诗词中的情感表达深沉而细腻,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文环境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感慨和对历史沧桑的思考。
  • 艺术手法:董嗣杲在诗词中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象征手法,使得作品层次丰富,意境深远。同时,他也注重语言的艺术性和音乐性,使得整首诗词读来朗朗上口,富有韵律感。

《丰乐楼》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诗词,更是一部充满诗意和哲理的作品。它不仅展示了宋代社会的繁荣景象,也反映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对于研究宋代文化和文学的人来说,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重要文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