鲈鱼未上夜潮回,吹笛蓬窗古岸隈。
谁遣戴公山上住,两回牵帅子猷来。
和用之题剡雪
介绍
《和用之题剡雪》是宋末元初诗人舒岳祥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独特感受和深刻理解。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作者简介:舒岳祥,字舜侯,一字景薛,为宋台州宁海人。理宗宝祐四年中进士,仕终承直郎。他曾以文见吴子良,吴子良称其异禀灵识,如汉之贾谊。后因宋亡不仕,避地奉化与戴表元友善。尝读书于阆风台,人称阆风先生。著述统名《阆风集》。
诗歌原文:
两岸青山一水流,
蓑衣不著雪为裘。
安道只应深树里,
青山不见便回舟。诗歌鉴赏:该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远的画面。诗人通过“两岸青山一水流”这一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致远的氛围,使人仿佛置身于那清澈流淌的山水之间,感受到大自然的清新和宁静。紧接着,“蓑衣不著雪为裘”,形象地展示了诗人在面对严寒时,依然保持着坚韧不拔的品质,这种精神令人敬佩。
诗歌背景:此诗创作于南宋灭亡之际。当时南宋朝廷已无力回天,许多有志之士纷纷选择逃离故土,寻找新的归宿。而舒岳祥则选择了奉化这个地方,与戴表元结下了深厚的友情。他在这里读书、吟诗,过着悠然自得的生活。
诗歌表达技巧: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将自然景物人格化,赋予了它们生动的形象和情感。例如,“两岸青山一水流”中的“一水流”不仅形容了江水的流动,还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和超然物外的心态。此外,诗人还通过对景抒情,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故土的眷恋之情。
诗歌意境: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感悟,构建了一个既有山水之美又蕴含哲理的艺术空间。它既是对自然美的赞颂,也是对人生境界的一种追求。诗人通过这首诗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境界,这种境界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追求和品味。
舒岳祥的《和用之题剡雪》不仅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邃的内涵赢得了读者的喜爱,更是一部富有哲理和启示的作品。它让我们在欣赏自然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和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