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胡山甫

梅梢残雨知头数,溪上无风麦自青。
迟子不来还独卧,踏檐啼鸟唤人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胡山甫》是舒岳祥创作的一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关切。这首诗体现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远方亲人的牵挂。以下将详细介绍文学作品《寄胡山甫》:

  1. 作者简介
  • 舒岳祥是宋朝时期的文学家,以其精湛的诗歌创作而闻名。《寄胡山甫》是他众多诗作中的佳作之一,展示了他在艺术上的深厚造诣。他的诗歌风格多以自然景观为题材,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秀美风光,以及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1. 诗歌原文
  • “梅梢残雨知头数,溪上无风麦自青”
  • “迟子不来还独卧,踏檐啼鸟唤人醒”
  1. 诗歌赏析
  • 情感表达:舒岳祥通过细腻的笔触,将他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和对远方亲人的牵挂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中“梅梢残雨”暗示着春天即将过去,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 意象运用:”溪上无风麦自青”展现了一幅宁静的田园景象,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对自然之美的欣赏。而”踏檐啼鸟唤人醒”则通过鸟儿的鸣叫唤醒了诗人,表现了诗人在孤独或静夜深思时的心境。
  • 写作背景: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宋理宗时期,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政治氛围为诗人提供了丰富的情感素材。诗人在这一时期的生活中,不仅经历了个人的情感波折,也见证了社会的变化。因此,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和对人性深沉的思考。
  1. 作品影响
  • 《寄胡山甫》不仅是舒岳祥诗歌创作中的经典之作,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被后人广泛传颂,还被多次引用和研究,成为研究宋代文学的重要文献之一。
  • 该诗在文学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它的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形式上采用了传统的五言绝句形式,但在内容上却有着超越时代的深刻内涵。这种独特的艺术魅力使得《寄胡山甫》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寄胡山甫》不仅是一部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作品,更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它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敏锐的艺术感知,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和文化背景的特色。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历史演变的脉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