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疥

性不耐喧聒,况遭疥痒牵。
此物有朋党,一搔千窍连。
幽阴及肘股,烂漫罗胁肩。
城狐及社鼠,不如汝穴坚。
蚁虱犹外患,尔独腠理穿。
百药既不醒,取说聊自完。
闲邪自检束,敛容如见贤。
彼亦畏天理,亦有负其顽。
既不废谈笑,亦不妨食眠。
万事贵隐忍,此方老子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幽疥》并非是舒岳祥的作品,而是由宋代诗人舒岳祥所作。舒岳祥的这首作品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情感,描绘了疥疮这一皮肤病对个人生活的影响。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介绍:

  1. 诗歌内容:舒岳祥通过“性不耐喧聒,况遭疥痒牵”开篇,表达了他对日常喧嚣环境的不适应以及对瘙痒难耐的疥疮的强烈感受。这种强烈的对比,使得整首诗的情感张力十足。在后续的诗句中,诗人详细描述了疥疮的病症及其给生活带来的困扰。如“城狐及社鼠”,暗示着疥疮如同狡猾的小人或害虫,不断侵袭并破坏身体的健康。诗人还通过比喻,将疥疮与蚁虱等外患进行比较,突显其对日常生活的严重干扰。然而,诗人并未因此沮丧,反而在诗的结尾处展现了积极的态度和自我调整的能力。“百药既不醒,取说聊自完”意味着尽管面对疾病,诗人依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选择用自我调节的方式应对困境,而不是依赖外界的药物。

  2. 诗歌主题:《幽疥》不仅是对个人疾病的描述,更是对生命脆弱性和人类对抗疾病能力的深刻反思。诗中的“百药既不醒”,反映了疾病带来的无力感和挫败感;而“闲邪自检束,敛容如见贤”则展示了诗人在逆境中保持内心平和,通过自我反省和调整来寻求心灵的平静与自我救赎。

  3. 艺术手法:《幽疥》的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使诗歌具有深厚的意象美。例如,将疥疮比作“城狐及社鼠”和“蚁虱”,不仅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疥疮的侵扰方式,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疾病的恐惧和不安。同时,通过对疥疮与自身情感状态的对比描写,深化了诗歌的主题,使其不仅仅是对疥疮的描述,更是一次对人生经历、情感波动的深刻剖析。

《幽疥》不仅是一首关于疾病和身体不适的诗,更是一部富有哲理和人文关怀的作品。它以细腻的情感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在面对生活中的艰难险阻时的坚韧与智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