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窗寒/琐寒窗

雨洗红尘,云迷翠麓,小车难去。凄凉感慨,未有今年春暮。想曲江水边丽人,影沉香歇谁为主。但兔葵燕麦,风前摇荡,径花成土。
空被多情苦。庆会难逢,少年几许。纷纷沸鼎,负了青阳百五。待何时、重享太平,典衣贳酒相尔汝。算兰亭、有此欢娱,又却悲今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锁窗寒》是由宋代词人周邦彦创作的一首词牌名,又名“锁寒窗”和“锁窗寒”。此调以《琐窗寒·寒食》为正体,双调九十九字,前段十句四仄韵,后段十句六仄韵,共有九十六个字。下面将详细介绍其相关内容:

  1. 创作背景:周邦彦是北宋著名的音乐家和文学家。《琐窗寒》的创作背景与其个人经历密切相关。周邦彦在晚年时期,经历了政治上的挫折和个人生活的变迁,这些体验促使他创作了这首词,以抒发内心的情感。同时,这首词也可能受到了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反映出作者对于人生无常、时光流逝的感慨。
  2. 词的全文与赏析:《锁窗寒》通过细腻的语言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词人在特定环境中的情感状态。例如,“暗柳啼鸦,单衣伫立,小帘朱户。”描绘了一个孤独的人物在静谧的环境中独自站立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寂静而又忧郁的氛围;“洒空阶,夜阑未休,故人剪烛西窗语。”则通过夜晚灯火通明的场景,表达了词人对于逝去友情的追忆和感伤。全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与抒情主人公的内心世界相结合,展现了词人在特定情境下的心理变化和情感流露。
  3. 艺术特色:《锁窗寒》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著称。词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桐花半亩,静锁一庭愁雨。”中的“愁雨”不仅形容了桐花的美丽,也象征着词人的忧愁情绪。此外,词中的比兴手法也是其显著的艺术特色之一,如“小帘朱户”暗示了人物的孤寂和内心的期待。
  4. 文化影响:《锁窗寒》作为宋词的经典之作,对后世的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后来的诗人和词人都受到周邦彦的启发,在其基础上进行创作或模仿,使得《锁窗寒》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锁窗寒》不仅仅是一首表达作者个人情感的词作,它也反映了宋代社会的风貌和文人的生活态度。通过对《锁窗寒》的赏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学价值及其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同时,这也是对古代文人精神世界的一次深入探索,让人们对那个时代的文化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