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仙居令

邑称仙之居,山水开画图。
着我老仙子,少试胸中书。
视印秋风前,观化冬日初。
琴调待平弦,发稠借轻梳。
岂必三年期,期月亦可乎。
赤城势连越,朱溪流通吴。
人限地百里,而滞天一隅。
俄然乘云翔,邑人空叹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仙居令》是宋代诗人葛绍体创作的一首五言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葛绍体,字少逸,号东山逸士,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他在文学上有着极高的成就,尤以诗歌见长。葛绍体的诗歌创作涉及多种题材,包括山水、抒情、纪游等,其作品多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送仙居令》便是他众多作品中的一篇,体现了他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赞美。

  2. 诗词原文
    邑称仙之居,山水开画图。
    着我老仙子,少试胸中书。
    视印秋风前,观化冬日初。
    琴调待平弦,发稠借轻梳。
    岂必三年期,朞月亦可乎。
    赤城势连越,朱溪流通吴。
    人限地百里,而滞天一隅。
    俄然乘云翔,邑人空叹吁。

  3. 诗意解析

  • 仙境之居:诗歌开头“邑称仙之居”,描述了这个地方如同仙境一般,山水美丽如画。这里的“仙境”不仅是字面意思,也象征着一种理想化的生活环境。
  • 老者与青年:诗中提到“着我老仙子”,表明诗人自视为仙人后裔,同时也暗示了诗人的年纪已经很大,需要年轻人来传承知识和经验。“少试胸中书”则表示诗人年轻时就已经积累了深厚的学识,现在希望有人能够继承这些知识。
  • 时间变迁:“视印秋风前,观化冬日初”描绘了诗人观察四季变换的景象。秋日的落叶和冬日的初雪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致观察和感受。
  • 音乐与生活:“琴调待平弦,发稠借轻梳”表达了诗人对音乐的喜爱及其生活中的点滴。琴声平和,头发稀疏,需要轻松梳理,反映出诗人追求宁静生活的心境。
  • 对未来的期待:“岂必三年期,朞月亦可乎”展现了诗人对时间的感慨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诗人认为不必等待长时间的约定,即使是短暂的时光也可以充满意义。
  • 地域与空间的局限:“赤城势连越,朱溪流通吴”通过地理方位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不同地域之间联系和交流的思考。赤城和朱溪分别连接着南方的越国和北方的吴国,象征着地域之间的紧密联系与文化交流。
  • 自然的局限:“人限地百里,而滞天一隅”表达了诗人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理解。人类活动的空间受限于大地,而宇宙的广阔却让人感到渺小和局限。
  • 超越现实的愿望:“俄然乘云翔,邑人空叹吁”描绘了诗人突然乘风而起,超越了现实的束缚,表达了他对自由飞翔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脱。同时,这也反映出诗人希望人们能够摆脱束缚,追求更高远的理想。
  1. 赏析与评价:《送仙居令》不仅仅是一首诗词,更是葛绍体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一种表达和追求。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写和对时间、空间、人生哲理的思考,这首诗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独到的审美视角。它不仅是古代文人对于美好生活的赞颂,也是对现代人在快速社会中寻找心灵寄托的一种启示。

《送仙居令》作为宋代葛绍体的作品,不仅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想象,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至今仍被广泛传颂和欣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