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林寺

妙行堂前耸碧鲜,壶中轩外叠巑岏。
山门静对清油阔,佛阁宽围碧玉寒。
蜡屐喜随谈理客,馈浆惊见字民官。
开山老侃留遗像,试问何如释道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静林寺古松》是宋代僧人仲皎禅师所提写的一首七言绝句

仲皎禅师的这首诗通过对静林寺旁古松的描写,既流露出了诗人对世事沧桑的感慨,也表现出了他对世人“须平常对待生老病死”的警醒。诗中提到的“寒溪数寸尔,下有万里天”等语句,不仅描述了自然景观,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仲皎禅师通过这样的自然景象,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

从文学的角度来看,仲皎禅师的这首《静林寺古松》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它还展现了宋代禅宗文化的特色,反映了当时文人士大夫对于禅宗思想的追求和实践。在唐代诗人王翰的诗中,同样体现了一种对自然和禅学的感悟:“宿静林寺。唐代。灵一。山寺门前多古松,溪行欲到已闻钟。”这里的“宿静林寺”表明王翰曾经游览过这个寺庙,而他的诗中所提到的“多古松”与仲皎禅师的《静林寺古松》中的“古松”相呼应。王翰的诗中还提到了“寻幽偶到南山寺”,这种游历山林的行为,正是宋代文人追求自然和谐的一种表现。同时,王翰在诗中提到的神鹿听经、昙花贮水等意象,也反映了当时佛教文化在文人心中的深远影响。

《静林寺古松》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它记录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与禅宗的深刻感悟和艺术表达。通过这首诗及其背后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宋代社会的文化特点以及文人的生活哲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