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山佳处不须招,未到心旌每动摇。
渐喜田园挽陶令,敢将笔砚伏君苗。
黑云含雨迷江馆,白鸟冲烟映市桥。
回首海宁惊谪梦,挽舟犹记笏垂腰。
昌化紫霄阁次长老仲希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昌化紫霄阁次长老仲希赋》是宋代葛胜仲创作的一首诗。
葛胜仲(1072-1144),字鲁卿,生于丹阳(今属江苏)。他是宋代著名的词人、学者,以文学成就著称。绍圣四年(1097年)中进士,元符三年(1100年)中宏词科,后历任国子司业、国子祭酒等职。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其作品却流传至今,成为后世研究宋代文化的宝贵资料。
在这首诗中,葛胜仲通过丰富的自然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他巧妙地运用了“溪山佳处不须招”等句子,将读者带入一个远离尘嚣、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同时,诗中的“未到心旌每动摇”表达了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这种对自然美的赞美,不仅体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文人追求自然和谐的生活理想。
诗中的“黑云含雨迷江馆,白鸟冲烟映市桥”等诗句,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画面。这不仅展示了诗人高超的诗歌技巧,也让人仿佛置身于那宁静而美丽的环境中,感受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诗中“回首海宁惊谪梦,挽舟犹记笏垂腰”一句,透露出诗人曾经的不幸经历和对过去的回忆。尽管经历了官场的挫折,但诗人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文学理想,而是继续在学术和文学的道路上努力前行。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也是值得后人学习的。
这首诗不仅是葛胜仲个人创作风格的体现,更是宋代文学艺术的一个缩影。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了解宋代的文化背景和文学发展,同时也能够感受到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