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枢密富公游霅川即事呈三首

飞楼百尺面巑岏,万顷溪光带郭寒。
宵寐正求良弼梦,云山聊得暂时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陪枢密富公游霅川即事呈三首》是宋代诗人葛胜仲的作品,表达了与枢密富公共同游览霅川的美好时光,以及在自然景色中寻求精神寄托的情怀。诗中描绘了飞楼高耸、万顷翠波、云山之景,体现了对自然美的喜爱和追求。葛胜仲的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飞楼百尺面巑岏,万顷溪光带郭寒。
    宵寐正求良弼梦,云山聊得暂时看。
    龙庭一纪袖携香,磊落功名竹帛光。
    敢请东周重复古,肯同歌凤接舆狂。
    杖藜登览更簪蒿,莫学骚人独餔糟。
    奕世当传张颢印,三公行佩吕虔刀。

  2. 诗歌赏析

  • 自然景观描绘:葛胜仲通过“飞楼百尺面巑岏,万顷溪光带郭寒”这两句,生动地刻画了霅川的自然景观,飞楼高耸入云,周围环抱着清澈的河流,给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感觉。
  • 政治抱负与隐逸之志:“宵寐正求良弼梦,云山聊得暂时看。”这两句表达了葛胜仲的政治理想和退隐之意,他在夜晚寻求辅佐贤人的良策,在山水之间暂时放松心情。
  • 功名与隐逸对比:“龙庭一纪袖携香,磊落功名竹帛光。”这里的“龙庭”可能指的是朝廷或者官场的比喻,葛胜仲通过对比自己在官场中的荣耀与隐居时的清闲,展现了他对于功名的态度和选择。
  • 文人交往与志趣相投:“敢请东周重复古,肯同歌凤接舆狂。”葛胜仲在这里引用了古代的典故,表达了自己愿意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追求古人的理想,不随波逐流。
  • 自我修养与超脱:“杖藜登览更簪蒿,莫学骚人独餔糟。”葛胜仲通过“杖藜登览”来表明自己的高尚情操,反对那些只顾享乐、不思进取的人。
  • 传承与继承:“弈世当传张颢印,三公行佩吕虔刀。”这句话表达了葛胜仲对于历史传承的看法,他认为应该在后世继续发扬光大前人的成就。
  1. 艺术手法
  • 意象运用:《陪枢密富公游霅川即事呈三首》中,葛胜仲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政治抱负相结合,通过对飞楼、云山等自然元素的描绘,反映了他对仕途和隐逸生活的思考。
  • 修辞技巧:诗歌中大量使用了叠韵词和排比句式,增强了语言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使得整首诗读起来朗朗上口,情感丰富。
  • 结构布局:全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从个人志向到政治抱负,再到隐逸生活的追求,最后回归到自我修养和传承的重要性,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1. 文化背景
  • 宋代社会风气: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艺术繁荣的时期,士大夫阶层普遍注重文化修养和道德品质。葛胜仲作为当时的文人,其作品往往蕴含着浓厚的文化气息和时代特色。
  • 文人隐逸传统:在中国历史上,文人追求隐逸生活是一种常见的文化现象,许多文人墨客都以隐居山林、追求自然的情趣为生活理想。葛胜仲的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 政治抱负与隐逸观念的融合:葛胜仲在诗中既表达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又没有忽略隐逸生活的价值,这种融合体现了宋代文人的双重追求。

《陪枢密富公游霅川即事呈三首》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和志向的诗作,也是一幅描绘自然风光和人文精神的艺术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看出葛胜仲对自然美的热爱、对功名的淡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文化的传承都有着深刻的理解。这首诗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思考,它提醒人们要珍惜自然美景,追求内心的平和与自由,同时也要传承和弘扬优秀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