嘲茶山

吴兴紫笋,实产顾渚。
唐昔底贡,阚山芽吐。
隼旟出临,虎岩亲驻。
邻邦刺史,金匏相遇。
木瓜堂前,穿云浥露。
烹蒸包发,及春未暮。
天子称珍,分甘当路。
今则不然,名毁势去。
金沙弗湘,玉食弗御。
敷荣穷山,牢落谁顾。
如女失宠,空闺自嫭。
请以千金,买长门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嘲茶山》是宋代诗人葛胜仲创作的一首四言诗,描述了茶叶的历史变迁和现实境遇。《嘲茶山》不仅是一首诗,它更是中国古代文化与自然景观的深刻反映。这首诗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和生动的自然意象,展示了作者对时代变迁、权力更迭的深刻洞察。

从诗歌的内容来看,《嘲茶山》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的对比,反映了一种时代的沧桑感和人生的无常。诗句中“吴兴紫笋,实产顾渚”描绘了茶叶的起源和发展,而“唐昔底贡,阚山芽吐”则暗示了唐代以来茶文化的繁荣景象。然而,“今则不然,名毁势去”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于当时社会状况的不满。这种对比不仅揭示了茶叶从古至今的变化,也反映了诗人自身对时局的忧虑与思考。

葛胜仲的生平也为理解这首诗增添了丰富的背景。葛胜仲生于宋常州江阴,是宋代一位有才华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在政治生涯中曾遭受诬告,后隐居归乡,晚年以《丹阳集》传世。他的一生充满了波折,这也反映在了他的文学作品中。通过这样的经历,葛胜仲的诗歌往往带有强烈的现实关怀和个人感慨,这也是他诗歌情感丰富、思想深邃的重要原因之一。

《嘲茶山》不仅仅是一首诗词作品,它更是一种文化现象,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自然、历史与人生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感悟。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学的特色,也可以从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时代精神的传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