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用前韵答端夫见和

朝衣暂此拥屏星,长笑他时智慧昏。
不以诚心尊孔氏,却将吾道奉祇园。
由来博施能周物,曾是寒生亦叩门。
只恐堂成待公落,镜中黄色尚山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它由苏轼所作,内容为:
予自江陵移守陈州,是岁秋八月朔日,与客泛舟游颍昌西湖。有二客相从甚乐,一谈经义,一则赋诗,一咏史,一说书,一观妓。日暮归舟中,各言所得以相娱乐。其一人曰:“吾尝读书至夜半,比见前人记山水之文,未尝不喟然而叹其奇也。然如大梁张君房,所记嵩山少室、缑氏、具茨、汝滨、颍水之游,则又疑其略矣。今观子之所述,乃知古人记山水之文,非徒夸诞而然,盖有所本而不妄造也。”其二客曰:“子之言善矣。然吾读唐《高常侍集》,常爱其赋云:‘太华生长松,亭亭凌霜雪’,‘石激流水音,鹤唳晴林月’,岂止于奇哉?吾亦以为不然。夫华山,天下之峻岭也;常山,天下之名郡也。常之赋虽工,其意未必深于华山之峭,而好为怪奇以惊世听也。若使子自为之游,当何以纪?”其一客曰:“吾尝欲为《濠梁之池》以记其地之幽美,及游于泗水之上,乃叹曰:‘彼濠梁之池,诚幽美矣,然犹小而不足以尽其胜也。若陈蔡之间,有大湖曰颖水者,其流荡无垠,其浩汗无际,其澄澈洞达,皆天地之绝妙也,而世人往往不知,岂独吾子耶?吾子盍试为我记之!”其一客曰:“子之所言,皆当世之所共闻,而子独以为非者,何哉?”其一人曰:“此数公者,皆能文之士也,然其志多在于富贵利达而已,其为文往往喜为巧丽闳壮之语,以骇世俗、动众心。故其所作,虽极天下之奇,而其为工亦极天下之难。至于余者,则喜出于性真而归于平淡,不为奇伟瑰琦之语,而文理自然,有足适吾心者焉。”其一人曰:“然则其为文果何如哉?”其一人曰:“予昔在长安待命于大理评事,时天圣元年冬十二月也。既坐法谪岭南,初到官日,过合浦县海曲驿,见海旁有一古木,枝干苍劲。问主僧:‘此何木也?’答曰:‘此古桂也。’予因刻《日喻》。后数年北还,复过之,而桂已化为轮矣。又其后十年,予出戍郴之武岗。逾五岭,至宜春县南三十里,宿于旅舍。是夜,月明于天,光鉴万里。予因思吴越间多桂,而此树独先摧败。于是作长句以吊之。明年春,次于安远县界上。又明年春,次于新会县海滨上。是时予方四十有三。今年秋八月朔日,复与其客泛舟游颍昌西湖,见前所载《日喻》、《月喻》、《风谕》、《水谕》,是时予年五十有三。”其二客曰:“子之所见大矣!然其文非有所为而发也。子之始谪于岭南也,朝廷方图治平之术,四方上下,皆欲献规替之说以收名誉,而子独以退托穷山野、忘形骸、遗视听之外以为己功,而求所以为治之道。及再贬于郴、武之后,朝廷用黄、老为治平之意益切,而四方之士,皆欲效颦而学之,以徼富贵利达之便,子乃独以恬淡寡欲、清虚自持以为高致,而求所以为治之理。盖天下无两致而可以应无穷也。虽然,子于斯二者盖有得乎?”其一人曰:“然。予之仕宦也,初举进士之时,尝梦神人告予曰:‘吾受命于天,固将补民于患,辅世长业。子其勉之!’予觉而异之。及是时,天子诏求直言极谏之士,于是予上《策问》三道。其一曰:‘尧舜不能仁,汤武不能义,桀纣不能暴。’其二曰:‘汉兴以来二百有余年,治乱相仍,未有改易者。’其三曰:‘自古帝王之治天下,必本之于德。若其施之不当,虽有积贮百千万,一日暴之,十日寒之,终不能有济也。’当时举朝之士莫能知予言之非谬也。及召试,对状貌甚陋。及御试,策入等最下。然天子擢用非常之才,不以状貌取人,遂召试中书省,除秘书省校书郎。然天子方图治平之术,四方上书者日益众,其报以恩泽者不可胜数。予乃退托穷山野、忘形骸、遗视听之外以为己功。然天子方厌天下之事,欲得通古今、达治体、晓然于天下之大略者以为谋臣策士。于是天子召予试吏部铨,授秘阁校理。然天子方图治平之术,四方上书者日益众,其报以恩泽者不可胜数。予乃退托穷山野、忘形骸、遗视听之外以为己功。然天子方厌天下之事,欲得通古今、达治体、晓然于天下之大略者以为谋臣策士。于是天子召予试吏部铨,授秘阁校理。然天子方图治平之术,四方上书者日益众,其报以恩泽者不可胜数。予乃退托穷山野、忘形骸、遗视听之外以为己功。然天子方厌天下之事,欲得通古今、达治体、晓然于天下之大略者以为谋臣策士。于是天子召予试吏部铨,授秘阁校理。然天子方图治平之术,四方上书者日益众,其报以恩泽者不可胜数。予乃退托穷山野、忘形骸、遗视听之外以为己功。然天子方厌天下之事,欲得通古今、达治体、晓然于天下之大略者以为谋臣策士。于是天子召予试吏部铨,授秘阁校理。然天子方图治平之术,四方上书者日益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