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参寥访和靖先生故居

湖边高节与谁邻,落落寒松往往皴。
就使衡门已尘土,不妨千古自阳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参寥访和靖先生故居》是一首宋代诗人邹浩创作的七言绝句。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邹浩,宋常州晋陵人。字志完,号道乡居士,神宗元丰五年进士。曾为襄州教授,后历任右正言、兵部侍郎等职,最后因谏刘后之事被贬至新州。他的一生充满了政治波折,但始终不改其志。
  2. 诗歌原文:湖边高节与谁邻,落落寒松往往皴。就使衡门已尘土,不妨千古自阳春。
  3. 诗歌注释:诗中“湖边”指的是邹浩的家乡或他曾经居住的地方,“高节”指的是高尚的节操。第二句“落落寒松往往皴”,描绘了一幅孤寂而又坚韧的画面,寒松在寒冷的环境中依然挺拔,象征着诗人不屈不挠的精神。第三句“就使衡门已尘土”,意味着即使家园变得贫瘠不堪,也无损于诗人的清白和尊严。最后一句“不妨千古自阳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人格魅力的信心,即便历经沧桑,依旧能够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的心态。
  4. 创作背景: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不详,但据推测应是在邹浩晚年,他在经历了一系列政治挫折后回到故乡,此时或许心境有所感慨。通过这首诗,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我价值和人格坚守的自信,以及对历史长河中永恒价值的坚持。

《次韵参寥访和靖先生故居》不仅体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这首诗对于理解宋代文学风格以及个人命运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具有重要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