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忽来夹径修篱

疏篱诘曲巧依山,洞彻柴门气象还。
恩释羁留应有日,故先通路指乡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主人忽来夹径修篱’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邹浩的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邹浩,字志完,号道乡居士,生于宋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他于神宗元丰五年进士及第,曾为襄州教授,著有《论语解义》、《孟子解义》。后因谏立刘后的案件被贬至新州,后得赦复官,官至兵部侍郎,知江宁府、越州、杭州。但因再次因谏立刘后的案而被贬永州等处。徽宗即位后,他被召回故里。
  1. 诗歌原文及赏析
  • “疏篱诘曲巧依山,洞彻柴门气象还。”这句诗描述了篱笆的布局与山势相依,透过柴门能见到自然景色的美丽。这里的“疏篱”和“柴门”,都是典型的田园意象,通过这种简单的描写,展现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氛围。
  • “恩释羁留应有日,故先通路指乡关。”这一句则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诗人希望解除自己的束缚,回到家乡,与亲人团聚。这里的“恩释羁留”可以理解为得到释放或解脱的意思。
  1. 诗歌主题
  •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和田园生活的热爱,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自由的渴望和对故乡的深深眷恋。通过对乡村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畏。
  1. 艺术手法
  • 这首诗在艺术上采用了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对景抒情的方式,展现了一种朴素而真挚的美。同时,诗人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疏篱”与“柴门”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1. 文化价值
  • 这首诗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作品,也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它代表了宋诗的一种风格,即以简练的语言和质朴的情感来表达深沉的主题。这种风格在当时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并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主人忽来夹径修篱’不仅是邹浩的个人作品,也是宋代文学的代表之一。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