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周文清

节物惊心不我留,故人相望海边州。
芰荷老尽池台晚,鸿雁来多云汉秋。
谁共清樽寻乐事,独将长幅写离忧。
明年芳草青门道,好试青衫伴侠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周文清》是贺铸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创作于宋朝,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情厚意以及对远方故人的思念之情。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相关内容:

  1. 作者简介
  • 贺铸: 宋词人,字方回,号庆湖遗老,祖籍山阴(今浙江绍兴),后迁卫州(今河南卫辉市)。他是宋太祖贺皇后的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贺铸长身耸目,面色铁青,人称贺鬼头。他曾担任右班殿直等职,但鲜有文学成就的记载。
  • 周文清: 生于浙江省湖州市,祖籍江苏太湖西山,为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一级美术师。周文清在艺术领域有着杰出的成就,特别是在雕塑方面有很高的造诣。
  1. 作品原文
  • 《寄周文清》全诗如下:节物惊心不我留,故人相望海边州。苦荷老尽池台晚,鸿雁来多云汉秋。谁共清樽寻乐事,独将长幅写离忧。明年芳草青门道,好试青衫伴侠游。
  1. 诗歌赏析
  • 情感表达:《寄周文清》展现了诗人对远方朋友深厚的情谊和不舍的情感。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物的变化以及个人的感受,巧妙地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忧郁和对未来相聚的期待。
  • 意境营造: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引子,逐渐深入到内心世界,通过对季节变化、人物交往的描写,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和哲理的艺术空间。诗中还巧妙地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使得整个诗歌充满了浓厚的情感色彩。
  • 语言风格:贺铸的语言朴实无华,却又不失韵味和深度。诗中的用词精准,意象鲜活,使得整首诗既有画面感又富有哲理性。
  1. 创作背景
  • 贺铸生活在北宋时期,这是一个文人墨客辈出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贺铸的诗歌创作受到了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他的作品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百态的感慨,这些作品都反映了他深厚的人文素养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1. 历史评价
  • 艺术价值:《寄周文清》作为贺铸的代表作品之一,其艺术价值不可忽视。它不仅展现了贺铸高超的诗歌技巧,也体现了他对自然和社会的独特感悟。
  • 文化意义:此诗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也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通过对这首《寄周文清》的学习和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诗歌的特点及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寄周文清》是贺铸在宋朝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不仅能领略到贺铸诗歌的独特魅力,也能从中感受到中国古代文人对于友情、自然和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