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庄严寺园

石楠花落小池清,独下平桥弄扇行。
蔽日绿阴无觅处,不如归去两三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游庄严寺园》是宋代诗人贺铸的作品,其内容主要描绘了诗人独自行走在平桥之上,观赏石楠花落小池清的情景,最终感到无法找到蔽日绿阴之处的失落与归去。这首诗词不仅展现了贺铸的文学才华,也反映出宋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取向。下面对《游庄严寺园》进行详细分析:

  1. 作者介绍
  • 贺铸,字方回,号东篱,北宋时期著名词人,与苏轼、黄庭坚并称为“苏门四学士”。他在文学上的成就非凡,尤其擅长诗词创作,其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文人的内心世界。
  1. 原文及译文
  • 原文:石楠花落小池清,独下平桥弄扉行。
  • 译文:石楠花落小池旁,清澈见底;独自下平桥而行,轻推门扉。
  • 此诗表达了诗人在宁静的环境中独自漫步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种静谧而美丽的自然景象,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超脱。
  1. 作品赏析
  • 《游庄严寺园》是一首描写景致的抒情诗。贺铸通过对石楠花落小池的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一种淡泊明志的人生态度。诗人在平桥之上行走,无人打扰,只有自然的美景相伴,这种情境体现了诗人追求心灵自由和超然物外的境界。
  1. 写作背景
  • 《游庄严寺园》的创作背景不详,但从诗中透露出的宁静和超脱之情可以推测,此诗可能作于诗人晚年或者闲居生活中,此时他更多地享受自然之美,远离尘嚣,寄情于山水之间。
  1. 艺术特色
  • 《游庄严寺园》的艺术特色在于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描绘。贺铸善于运用细腻的笔触捕捉自然界的细微变化,将读者带入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之中。此诗通过简单的景物描写传达出深刻的情感,体现了宋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特点。
  1. 文化意义
  • 在宋代,文人阶层普遍崇尚自然,追求心灵的自由与超脱。《游庄严寺园》作为贺铸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展示了他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也为后人提供了了解那个时代文人生活的重要窗口。

《游庄严寺园》不仅是宋代文人对自然美的赞颂,也是他们内心世界的写照。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代文学的魅力,也能进一步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