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法惠寺

驱马越飞涧,扬旌下回冈。
欻见层浮图,高风振琅珰。
重门壮且深,老柏森然行。
佛子出延客,投鞭步长廊。
中庭汲新泉,一饮生清凉。
孤坐兴登览,危梯趋上方。
萧萧荒竹林,檐外如环墙。
樵牧断行径,龙蛇知所藏。
山禽喜暄旸,啸侣何琅琅。
子规特殷勤,使人怀故乡。
引领落西北,暮色来苍茫。
一官早见縻,微尚久未偿。
明发复东去,斯游良不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宿法惠寺》是宋朝著名文学家贺铸的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背景
  • 姓名与时代:贺铸(1052年—1228年),字方回,号庆湖遗老、东沉迷翁,祖籍河南洛阳,后迁居江苏无锡。他是南宋著名的词人、文学家和史学家。
  • 生平与成就:贺铸生活在南宋时期,经历了北宋灭亡后的动荡岁月,他的文学创作多关注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他的词作风格豪放,语言简练,善于表达个人感慨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贺铸的诗歌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他的诗作在宋诗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1. 作品原文及赏析
  • 原文:《宿法惠寺》是贺铸的代表作之一,全篇描绘了作者骑马游历法惠寺时的所见所感。诗句“驱马越飞涧,扬旌下回冈”展现了动态的画面,诗人驱马翻越山涧,旗帜飘扬下山岗,显示出旅途的豪迈与不羁。紧接着,“欻见层浮图,高风振琅珰”则转向静态描写,诗人突然看到了层层叠叠的佛塔,感受到那高耸入云的风铃声,给人以心灵的震撼。
  • 赏析:这首诗通过动态与静态的结合,生动地展现了法惠寺的宁静与庄严,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与思考。通过对法惠寺的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的描绘,诗人不仅抒发了自己的情感,也传递了一种超脱世俗、寻求心灵平静的境界。
  1. 写作背景
  • 时代背景:南宋时期,社会相对稳定,但政治腐败、民生凋敝等问题仍然存在,文人常常借诗歌来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宿法惠寺》的创作背景可能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贺铸通过游历寺庙,观察自然景色,触发了创作的灵感。

《宿法惠寺》不仅是贺铸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不仅可以领略到宋代文学的魅力,还能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世界和生活态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