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寒金/迎春乐辟寒金

六华应腊妆吴苑。小山堂、晚张燕。赏心不厌杯行缓。待月度、银河半。
缥缈郢人歌已断。归路指、玉溪南馆。谁似辟寒金,聊借与、空床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贺铸的《迎春乐·辟寒金》是一首描绘宋代冬夜宴饮场景的文学作品。下面将从几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贺铸:宋代词人,以其豪放派词风著称。他不仅在词坛上有着极高的成就,其诗作也同样被人们所津津乐道。
  1. 作品背景
  • 创作年代:这首词作属于宋代,具体创作时间不详,但据词中描绘的景色与氛围,可以推断为宋徽宗政和年间(1111年—1118年)之后的作品。
  • 文化背景:在北宋时期,文人墨客喜欢以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志趣。贺铸的《迎春乐·辟寒金》便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诞生的。
  1. 文学价值
  • 艺术风格:此词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冬日园林中的景致,体现了宋代词人对自然美的高度敏感和细腻描绘的能力。
  • 意境营造:通过对吴苑冬夜景象的描绘,词作展现了一种高雅的宴饮氛围。这种意境的营造不仅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幽静雅致的场所,也让人感受到词人独特的审美情趣。
  1. 艺术特色
  • 语言特点:贺铸的词作语言精炼,富有音乐性,善于运用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词读起来抑扬顿挫,节奏鲜明。
  • 意象运用:在《迎春乐·辟寒金》中,词人巧妙地运用“六出雪花”这一意象,营造出一种纯净而宁静的氛围。此外,“小山堂”、“晚张燕”等意象的运用,进一步丰富了词作的画面感,使整个作品层次分明,意蕴深远。
  1. 社会影响
  • 历代传诵:贺铸的词作流传至今,受到后世众多文人墨客的赞赏与效仿,成为研究宋代文学的重要文献。
  • 文化传播:由于贺铸的词作在艺术性和思想性方面具有较高的成就,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影响力一直持续到今天。

《迎春乐·辟寒金》不仅是贺铸词作中的佳作,更是中国古典诗词中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它以其精湛的艺术手法、深邃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审美价值,成为了中华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喜爱古典文学的人来说,研读这首词作不仅能提升文学素养,更能从中领悟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