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僧琴山

闽海西来山复山,白云深处见禅关。
幽岩风细莺声缓,古寺春深鹤梦闲。
游子从来悲草绿,老僧浑不计花残。
笑余犹是红尘客,尽日攀跻行路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僧琴山》是宋朝诗人杨紬林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词。以下是对其介绍:

  1. 作者简介:《寄僧琴山》的作者是南宋著名文学家杨材林,字伯寿,号东山居士。他的生平经历丰富而独特,曾担任过多个重要职务,并有深厚的学术造诣,其诗作在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2. 诗词原文:《寄僧琴山》原文如下:“闽海西来山复山,白云深处见禅关。幽岩风细莺声缓,古寺春深鹤梦闲。游子从来悲草绿,老僧浑不计花残。笑余犹是红尘客,尽日攀跻行路难。”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宁静的山野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修行生活的向往与赞美。
  3. 艺术特色:《寄僧琴山》的艺术手法多样,语言优美流畅,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禅宗色彩。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宋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4. 文化价值:《寄僧琴山》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作为宋代诗歌的代表之一,它的出现为研究宋代文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同时,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宋代的社会状况和文化背景。

《寄僧琴山》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不仅展示了诗人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思考,也反映了宋代社会的生活风貌和人们的精神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