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肩吾书堂

玉京高谢黄金榜,石室来乘白鹿车。
山后暗通天宝洞,眼前便是地仙家。
时闻清夜雪中犬,回视红尘井底蛙。
五百年前人未死,芭蕉源上锁烟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施肩吾并非以《施肩吾书堂》为题进行创作,而是唐代的一位诗人。施肩吾(780-861),字东斋(一说字希圣),为北宋修行人华阳子施肩吾的后裔。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诗歌和散文的创作上,其作品多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唐代文人追求自由、远离尘嚣的生活态度。

从文学作品的角度来看,施肩吾的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他的作品如《折杨柳》、《登单于台》等,不仅形式上继承了古诗的传统,更在内容上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敏锐的观察力。通过这些诗句,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及其内心的感慨和思考。

施肩吾的散文同样值得关注。他的散文作品,如《无为集》、《乐记》等,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研究古代文化和哲学的重要资料。《无为集》中的内容涉及了音乐、礼乐制度以及个人生活等多个方面,反映了施肩吾深邃的思想和独到的见解。

施肩吾的文学创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诗作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深刻的寓意,被后人广泛传颂。特别是他在作品中所表达的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成为了后世诗人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施肩吾的文学成就,不仅仅是他个人的荣耀,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笔宝贵财富。

施肩吾是一位具有深厚文学造诣的唐代诗人,其作品不仅在艺术上达到了高峰,也在思想内容上有着丰富的内涵。通过对施肩吾的文学作品的研究,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唐代文化和文学的发展历程,也能从中汲取到关于人生、自然与理想的深刻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