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弹招隐操,云外伴清幽。
午夜山林月,一花天地秋。
经窗凉影淡,禅榻古香浮。
不作蟾宫梦,悽然忆旧游。
秋夕和吕讲师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秋夕和吕讲师韵》是一首出自元代诗人张观光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旧游的怀念之情。下面从多个角度来探讨这首诗及其背后的文化与情感意涵:
作者背景:张观光,字直夫,元代东阳人,生平事迹不详。据《四库全书》提要记载,他的诗多以格意清浅著称,风格婉秀。这表明他的作品在追求格律严谨的同时,也不失为清新脱俗的艺术表达。
诗歌原文:《秋夕和吕讲师韵》原文如下:“谁弹招隐操,云外伴清幽。午夜山林月,一花天地秋。经窗凉影淡,禅榻古香浮。不作蟾宫梦,凄然忆旧游。”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文化内涵、独特的艺术风格以及浓厚的情感色彩,成为了元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文化意蕴:通过对“招隐操”的引用,诗人似乎在传达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即在尘世之外寻找心灵的宁静与自由。这种追求不仅反映了诗人个人的审美情趣,也折射出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向往。
情感表达:诗中“不作蟾宫梦”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功名利禄的超然,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淡然处之,同时也流露出对于往昔美好时光的深切怀念。这种怀念既有对过往岁月的追忆,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艺术特色:张观光的诗歌以其简练的语言、鲜明的意象和深远的意境著称。他的诗作在形式上遵循传统,但在内容上却能触及人心最深处的情感。例如,“午夜山林月”,不仅描绘了一幅静谧的自然画面,也隐喻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沉思。
《秋夕和吕讲师韵》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情感色彩的诗歌,也是研究元代文学和宋代遗风的重要文献。它展示了一位古代文人如何在动荡的历史背景下保持个人的独立思考和文化追求,同时也反映出那个时代人们的情感世界和生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