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可交升仙台

仙翁不可见,惟有一空亭。
地冷春留雪,林深昼见星。
松篁团秀色,兰蕙吐幽馨。
立尽斜阳影,闲看鹤刷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王可交升仙台》是南宋诗人黄庚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生平
  • 黄庚简介:黄庚,元天台人,字星甫,是南宋末年的著名诗人。他在诗歌创作上展现了卓越的才华与深厚的艺术功底。据记载,他曾经在越中诗社的比赛中,以优秀的作品被评为第一名。
  • 时代背景:南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多事之秋,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黄庚作为一位文人墨客,通过诗歌表达了对时代的感慨与思考。
  1. 诗歌原文
  • 原文节选:我来闲吊古,触景觉凄凉。踏石云侵履,个萝露湿裳。森森林不茂,馥馥野花香。寺近寻僧话,谈禅坐竹床。
  • 诗意解析: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于历史的沉思和对生命的哲思。首句中的“人来吊古”,暗示了诗人在面对历史遗迹时所感受到的沧桑感;次句“触景觉凄凉”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与人事变迁之间关系的感悟。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示了南宋末期文人的内心世界及其与自然的紧密联系。
  1. 主题思想
  • 人与仙的对比:诗中“我来闲吊古,触景觉凄凉”等句子,反映了诗人对于历史遗迹的感慨以及对生命流逝的无奈。通过对人与仙的对比,诗人表达了对于时间无情、生命短暂的感叹。
  • 对生命和时间的哲思:诗中的意象和情感,不仅仅是对自然的描写,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如“森森林不茂,馥馥野花香”可能隐喻着人生多变和无常,而“谈禅坐竹床”则表达了超脱物外、寻求精神寄托的愿望。

黄庚的《王可交升仙台》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作品,更是一部蕴含丰富哲思的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生命态度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邃的艺术修养和独特的人生观念。这首诗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而且在今天依然能够引发人们对生命、时间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反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