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雁有怀

满眼西风忆故庐,亲朋音问久相疏。
年年江上无情雁,只带秋来不带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见雁有怀》是宋代黄庚创作的一首诗,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背景:

  1. 作者简介
  • 黄庚(生卒年不详),字少逸,自号梅屋,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尤擅长词曲。他的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风格清新脱俗,被后人传诵。在《宋史》中有关于他的记载,表明了他在文学界的地位与影响。
  1. 创作背景
  • 《见雁有怀》的创作背景与其个人经历密切相关。黄庚可能曾在外地为官或游历,远离家乡,无法经常与家人团聚。而秋季时节,人们常常见到南飞的大雁,这引起了他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1. 诗词原文及翻译
  • 诗词原文:《见雁有怀》原文如下:“满眼西风忆故庐,亲朋音问久相疏。年年江上无情雁,只带秋来不带书。”
  • 诗词翻译:黄庚在诗中提到“满眼西风忆故庐”,意味着他看到西风中落叶纷纷,联想到远方的家乡和过去的生活,心中充满感慨。接着,“亲朋音问久相疏”表达的是与亲朋好友联系逐渐减少,生活孤独感的加重。最后两句“年年江上无情雁,只带秋来不带书”,则是通过大雁每年秋天南飞的景象,比喻自己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远方消息的渴望。
  1. 诗词鉴赏
  • 此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出作者对远方亲人深厚的感情。特别是“年年江上无情雁”一句,既表现了大雁的无情,也反衬出人的有情,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效果。
  1. 文学价值
  • 从文学角度来看,《见雁有怀》是黄庚诗歌创作的佳作之一。它以其简洁的语言、深刻的内涵以及独特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同时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离别之情的独特感悟。
  1. 后世影响
  • 《见雁有怀》在宋代以来一直被广泛传颂,不仅是黄庚个人才华的象征,也代表了宋代诗歌的一种特色。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首诗在文学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成为后人学习和研究的对象。

《见雁有怀》不仅是黄庚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也是宋代文化背景下的产物。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和文化传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