诛茅一亩竹三椽,绕舍畦蔬满屋荃。
掷廪峰前新庙令,勘书台上老儒仙。
西山草木归吟稿,东汇烟云入瓮天。
合与平庵管风月,便称行守莫称权。
寄南唐吴监岳兼白鹿书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南唐吴监岳兼白鹿书院》是项安世的一首七言律诗,创作于宋朝时期。
项安世,宋代诗人,字平子,江西临江人。他一生经历丰富,曾历任秘书省正字、校书郎兼实录检讨官、通判池州、鄂州、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等职。他的仕途虽然曲折,但文学造诣颇高。项安世的诗作多表现了他深厚的学养和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寄南唐吴监岳兼白鹿书院》就是在这样的背景和心境下创作的。
《寄南唐吴监岳兼白鹿书院》全文如下:
诛茅一亩竹三椽,绕舍畦蔬满屋荃。
掷廪峰前新庙令,勘书台上老儒仙。
西山草木归吟藁,东汇烟云入瓮天。
合与平庵管风月,便称行守莫称权。
这首诗的原文充满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悟。首句“诛茅一亩竹三椽”描绘了诗人在简朴的环境中,铲除茅草建造了一亩地的房子,周围环绕着竹子。次句“绕舍畦蔬满屋荃”则进一步展示了这种简朴生活背后的丰富,菜园中蔬菜生机勃勃,为诗人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第三句“掷廪峰前新庙令”,可能指的是项安世曾经担任过的官职,或是在某一历史事件中担任过的新角色,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治理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第四句“勘书台上老儒仙”则是对诗人个人形象的一种比喻,暗示他在学问上的渊博和崇高。
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是对人生态度的一种体现。它体现了项安世淡泊名利、追求精神境界的人生哲学,以及对自然和谐之美的向往。
项安世的《寄南唐吴监岳兼白鹿书院》不仅展现了宋代诗人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生活哲学。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及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