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更至城下

身闲最怕俗间忙,夜短仍妨睡思长。
戍柝传更催曲枕,领舆将梦踏黄塘。
湿云裹月江天白,小雨蒸春草树香。
却到城门听画角,倚空楼堞正苍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五更至城下》是宋代诗人项安世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各个方面:

  1. 作者简介
  • 项安世,字平父,号平庵,南宋诗人,浙江丽水人,生于宋孝宗淳熙二年,卒于宁宗开禧二年,享年五十九岁。他出身书香门第,曾中进士,官至太府卿,著有《周易玩辞》十六卷、《项氏家说》等作品。
  1. 诗歌原文
    身闲最怕俗间忙,夜短仍妨睡思长。
    戍柝传更催曲枕,领舆将梦踏黄塘。
    湿云裹月江天白,小雨蒸春草树香。
    却到城门听画角,倚空楼堞正苍苍。
  •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身闲最怕俗间忙,夜短仍妨睡思长。
    戍柝传更催曲枕,领舆将梦踏黄塘。
    湿云裹月江天白,小雨蒸春草树香。
    却到城门听画角,倚空楼堞正苍苍。
  1. 诗句解析
  • 身闲最怕俗间忙:诗人在宁静的夜晚,感受到外界的喧嚣,内心感到烦躁和不安。
  • 夜短仍妨睡思长:尽管夜已很短,但诗人的睡眠欲望依然强烈,无法得到满足。
  • 戍柝传更催曲枕:更鼓声声,催促着诗人结束梦乡,开始新的一天。
  • 领舆将梦踏黄塘:梦中,诗人仿佛乘坐车辆,漫步在江边的小路上。
  • 湿云裹月江天白:雨后初晴的江面上,笼罩着淡淡的云雾,天空一片清亮。
  • 小雨蒸春草树香:细雨滋润着春天的花草树木,散发出阵阵清香。
  • 却到城门听画角:诗人走到城门附近,听到远处传来的军号声。
  • 倚空楼堞正苍苍:站在城楼上,远眺四周,只见城墙高耸入云,显得格外壮观。
  1. 主题思想
  • 反映个人心境:通过描绘诗人在特定环境下的内心感受,反映出他内心的孤独与烦乱。
  • 表现对现实的不满:诗人通过对外部环境的描述,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不满和厌倦。
  • 赞美自然美景:诗中的自然景色描述,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赏。
  • 表达人生感慨:诗人通过诗歌,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感慨。
  1. 背景知识
  • 写作时间:《五更至城下》的创作时间为宋宁宗开禧二年(1206),此时诗人已经离世多年。
  • 历史背景:宋朝时期,战乱频发,社会动荡不安,许多文人墨客因此感到失望和迷茫。项安世作为南宋时期的一位文人,可能也受到了时代背景的影响。

《五更至城下》是一首充满哲理和美感的诗歌。它不仅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思想状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文学成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