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死相留不疗饥,再三相送只添诗。
金兰去我方嫌速,襦裤催公莫恨迟。
碧海声名无右者,玉霄歧路合东之。
未应白发清溪上,长傍孤篷理钓丝。
三送陈沅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三送陈沅江》是宋代诗人项安世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项安世的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首联“苦死相留不疗饥,再三相送只添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感。项安世不仅在物质上支持朋友,更在精神上给予慰藉。这种无私的友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情义的精神。同时,诗人通过反复的赠送诗歌来表达对友人的关心与不舍,这种情感的深度和广度,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难能可贵。
次联“金兰去我方嫌速,襦绔催公莫恨迟”则反映了诗人对友人离开后生活状态的担忧。金兰(指志同道合的朋友)离去,诗人感到时间过得太快;而那些穿着华丽的年轻人(襦绔)催促友人不要过于留恋,可能是因为他们急于追求功名利禄。这一联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名利的看重以及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追逐。
第三联“碧海声名无右者,玉霄歧路合东之”则是诗人对友人未来道路的美好祝愿。这里,“碧海”可能象征着广阔无垠的海洋,象征着无限的空间和可能性;“玉霄”则是指高耸入云的仙境,代表着高尚和理想。诗人祝愿友人在未来的道路上能够像碧海一样充满生机和活力,如同玉霄一样追求高尚的理想。
《三送陈沅江》不仅是一首表达深厚友情的诗作,更是一幅展现宋代社会生活和文人精神风貌的画卷。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社会背景,以及诗人的情感世界和艺术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