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细道中

一溪流石色,万木耸山阴。
地僻有佳景,眼明劳寸心。
坠猿犹挂壁,惊鸟忽移林。
莫问去程远,行人方苦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曲细道中》是宋代诗人冯山创作的五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在自然美景中的感慨和对旅途艰辛的感受。这首诗作不仅展现了冯山的文学才能,也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以下是对该诗的介绍:

  1. 诗人生平与创作风格:冯山是宋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多表现出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冯山的字号“允南”,初名“献能”,时称“鸿硕先生”。他在嘉祐二年进士及第,并在熙宁末年曾担任秘书丞、通判梓州等职。尽管有推荐进入朝廷的机会,他却选择了退隐生活。冯山的作品以五言律诗为主,如《秋兴八首》、《春夜》等都是其代表作,其中《曲细道中》就是他众多佳作之一。
  2. 诗歌内容赏析:《曲细道中》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溪流边岩石的色彩和周围万木耸立的景象。诗中描述了“一溪流石色”以及“万木耸山阴”,这些景象不仅富有诗意,还透露出诗人对于自然环境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悟。诗人用“地僻有佳景,眼明劳寸心”来表达自己身处偏僻之地却仍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此外,诗中的“坠猿犹挂壁,惊鸟忽移林”则生动地描绘了山林间的动静之美,使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生机的自然画卷中。
  3. 文化背景与历史影响:宋代是中国古典文学发展的高峰期,文人墨客们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感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冯山作为宋代的诗人,其作品不仅在当时受到赞誉,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曲细道中》作为其中的一篇,不仅展示了冯山卓越的文学才华,也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赞美。

《曲细道中》不仅展示了冯山作为宋诗大家的艺术成就,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一扇了解古代文人生活和情感世界的窗口。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宋代文人如何通过诗歌这一艺术形式来表达他们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