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岩封崇寺

万竹林间一径升,满岩金碧静香灯。
飞泉散乱垂千尺,危阁攲斜拥数层。
雨气或从檐际落,风光时向坐中凝。
荒碑文字那能读,合眼煎茶问老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中岩封崇寺》是宋代诗人冯山所作,诗中描绘了一座位于云安上三十里万竹林间的中岩封崇寺。该诗以七言律诗的形式,生动地展现了寺庙所在的自然环境与人文氛围,体现了作者细腻的笔触和超凡脱俗的审美情趣。

冯山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字允南,号鸿硕先生,生于普州安岳(今四川安岳)。他的文学成就斐然,曾于嘉祐二年进士及第,与苏轼兄弟为同年。他不仅在官场有所作为,还著有《春秋通解》、《冯安岳集》等作品。冯山的创作风格独特,善于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

诗歌原文“万竹林间一径升,满岩金碧静香灯”开篇即描绘了寺庙所在环境的清幽与庄严。首联描述了通往寺庙的小径蜿蜒于竹林之间,周围的岩石被金色和碧绿色装饰着,营造出宁静祥和的氛围。接着“飞泉散乱垂千尺,危阁攲斜拥数层。雨气或从檐际落,风光时向坐中凝”进一步描绘了寺庙周边的自然景观,飞泉垂落、危阁倾斜、雨水飘落以及风景变幻,这些细节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最后两句“荒碑文字那能读,合眼煎茶问老僧”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古迹的敬畏之情以及对僧人的好奇与请教。

《中岩封崇寺》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美景的诗歌,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精神寄托。这首诗反映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宗教文化的虔诚,同时也展示了冯山深厚的文学造诣和独特的审美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