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苗时中子君运判亭溪道中双白猿

雪白霜猿久已灵,江山但觉有馀清。
优游此地不常出,皎洁一身能自明。
高挂岂知神气王,仰看谁为骨毛惊。
因吟佳句成遗恨,安得风前闻啸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苗时中子君运判亭溪道中双白猿》是宋代诗人冯山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以其优美的意境和深邃的哲理吸引了众多读者,同时也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艺术价值。

《和苗时中子君运判亭溪道中双白猿》描绘了雪白霜猿在江山之间悠游的景象。冯山通过“久已灵”与“有余清”的描写,传达出了一种超越尘世的澄澈与高远。诗中的“优游此地不常出,皎洁一身能自明”展现了自然万物的超然和自由,使人联想到道家的无为而治和自然的和谐共处。

诗中的“高挂岂知神气王,仰看谁为骨毛惊”透露出对自然界生物存在的深刻观察和感悟。通过对白猿高挂的形象描述,冯山表达了对生命本质和存在意义的思索,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状态。

诗的最后两句“因吟佳句成遗恨,安得风前闻啸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遗憾与向往。这种表达方式,既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也寄托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冯山在这里似乎在表达一种哲学上的遗憾,即无法实现与自然完全融为一体的愿望。

《和苗时中子君运判亭溪道中双白猿》是一首集自然美、哲理思考和人文情怀于一体的诗歌。它不仅是冯山个人创作风格的体现,也是宋代文学瑰宝之一。对于喜爱古典诗词和追求深层次人生理解的读者而言,此诗具有独特的阅读价值与文化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