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门道中

麦颖垂垂稻已秧,好风晴日燕飞忙。
无人得似游丝懒,相逐秋千过粉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祁门道中》——田野风光与自然和谐之美

冯去非的《祁门道中》是一部宋代文学作品,通过描绘乡村的自然景色,展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赞美。诗中的麦田垂穗、燕舞晴空,不仅勾勒出一幅生动的乡村画卷,也传递了诗人对于和谐自然的向往。

诗的第一句“麦颖垂垂稻已秧”便用词简练而充满画面感。这不仅仅是对农作物的描写,更像是在向读者展示一幅丰收在望的乡村图景。麦穗低垂,象征着成熟和收获的喜悦;而稻田秧苗的生长则预示着未来的丰收。这样的场景,让人不禁联想到农田里辛勤的农人,他们在田间劳作的身影显得如此平凡却又充满力量。

接下来的句子“好风晴日燕飞忙”,则进一步渲染了乡村的生机与活力。燕子在晴朗的日子里忙碌地飞翔,似乎也在享受着这份由大自然赋予的恩泽。这种繁忙而有序的画面,给人一种时间静止的感觉,使人仿佛能听到燕子拍打着翅膀的声音。

最后一句“无人得似游丝懒,相逐秋千过粉墙”,更是将诗人的情感融入景致之中。在这里,诗人没有直接描绘自己对乡村的喜爱,而是通过“游丝”这一意象,暗示了自己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向往。秋千的形象,既代表了儿童的欢乐,也象征着生命的轻盈与自由。

这首诗通过对麦田和稻田的精细描述,以及燕子飞舞的生动画面,展现了一个充满活力与希望的乡村景象。它不仅是对田园生活的美好回忆,也是对自然和谐之美的赞美。通过阅读《祁门道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冯去非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大自然的深刻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