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泉

一泓落古寺,三赤开方池。
怀山决渎后,烁石流金时。
君看此廉泉,不增亦不亏。
炯炯玉色透,灿灿金沙辉。
朅来临古亭,石铫行相随。
呼童试春芽,活火烹新奇。
一咽利喉吻,再啜心神怡。
泠然清风来,玉液通华池。
忆我心地初,与水同一几。
心泉本无事,何必希夷齐。
曰泉已强名,况复有是非。
一笑付自然,贪廉吾不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廉泉》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作品,而不是廉泉的文学作品。赵抃创作的《廉泉二首》是一首七言绝句,其中表达了对清廉泉水的赞美,以及对贪官污吏的讽刺。

需要指出的是,《廉泉二首》的创作背景和作者信息。赵抃(1008-1084),字阅道,号知非子,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他在任殿中侍御史期间,因其正直的性格和不畏权贵的态度而闻名于世,被京城人士称为“铁面御史”。他的这两首诗通过描写泉水的特性,寓意了清廉的品质,以及社会对于清正廉洁官员的推崇。

《廉泉二首》中的诗句“水性故自清,不清或挠之”,借用水的清澈来象征人的本性本善。这里的“水性”指的是水的本性,即清澈透明,不掺杂任何杂质。而“不清或挠之”,则是指在外界条件的影响下,水的清澈可能会被破坏。这里暗示了人的社会环境对个体品行的影响,以及保持个人品德纯洁的重要性。

苏轼在《廉泉》一诗中,用“君看此廉泉,五色烂摩尼”这样的句子,描绘了廉泉的美丽与价值。廉泉在这里被比喻为一颗璀璨的摩尼珠,象征着纯净和光明。这句诗不仅赞美了廉泉的美丽,也表达了对其内在品质的高度赞扬。

从文学的角度来看,苏轼的《廉泉》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的古诗。它不仅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更是对道德理想的追求。通过对廉泉的描述,苏轼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鼓励人们在面对社会现实时保持清廉的品格。

《廉泉二首》是赵抃的诗词作品,而苏轼的《廉泉》则是其诗歌创作的代表之一。《廉泉二首》以其深刻的寓意和优美的文字,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佳作。而《廉泉》作为苏轼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容,展现了古代文人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