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贼班师明发潮州

不是潢池赤白囊,何缘杖屦到潮阳。
官军已扫狐兔窟,归路莫孤山水乡。
便去罗浮参玉局,更登浴日折扶桑。
还家儿女搜行李,满袖云烟雪月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平贼班师明发潮州》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作于淳熙八年(1181年)冬,当时农民起义军已从福建进入广东梅州一带,杨万里被朝廷召为诸郡兵的首领前往镇压,期间他写下了这首诗以记其事。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江西吉州人,是中国南宋著名的诗人。他在文学上有着极高的成就,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并称为南宋四大诗人,合称“中兴四大诗人”,对后世影响深远。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 在潮州,平贼班师的故事真是个传奇,想象着那些壮士们满腔热血,手握刀枪,他们策马疾行,奔赴前线的场景让人热血沸腾。
  • “策马已登途,还留念事初。精兵连六郡,要隘据三渠。尚喜临行伍,犹能听捷书。”描述了士兵们策马出征的壮观场景,以及他们对于战争胜利的期待和对家乡消息的关注。
  1. 写作背景
  • 《平贼班师明发潮州》创作于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冬,当时农民起义军已从福建进人广东梅州一带,杨万里立即召集诸郡兵亲自带领前去镇压,年底就把起义军全部镇压下去了。这次事件不仅让诗人感受到了战场的紧张氛围,也让他体会到了作为一名官员的责任和担当。

《平贼班师明发潮州》不仅是一首描写战争场面的诗歌,更蕴含着诗人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历史意义。通过这首作品,不仅能够感受到杨万里对于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也能够了解到那个时代的历史变迁和个人命运的交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