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彝宪归乡

处处春波满稻畦,海棠零落子规啼。
一麾远郡方留滞,十里长亭又解携。
后夜滩声妨客梦,初晴云物入诗题。
到家为问田园事,桃李犹应有旧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张彝宪归乡》是一首由宋代杨亿创作的七言律诗。这首诗以其精湛的技艺和深沉的意境展现了杨亿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同时也反映了作者本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杨亿,字大年,建州浦城人,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送张彝宪归乡》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杨亿与好友张彝宪分别之际。两人虽为不同官职,但情谊深厚,杨亿在临别时写下了这首七言律诗,以表达他对朋友归乡的祝福和不舍之情。

  2. 诗句原文: 处处春波满稻畦,海棠零落子规啼。一麾远郡方留滞,十里长亭又解携。后夜滩声妨客梦,初晴云物入诗题。到家为问田园事,桃李犹应有旧蹊。

  3. 诗意赏析:《送张彝宪归乡》描绘了一幅春天归途中的美景。首句“处处春波满稻畦”,用春波形容稻田中泛着波光,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接着,“海棠零落子规啼”则通过海棠花的凋谢和子规鸟的啼鸣,传达了季节更替带来的哀愁。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对友人离别时刻的情感。最后两句“后夜滩声妨客梦,初晴云物入诗题”则表达了旅途中的艰难和诗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归途上的宁静美好。整首诗情感细腻而深沉,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以及对生活的感悟。

《送张彝宪归乡》不仅展示了杨亿作为诗人的才华,也体现了宋代文人的生活哲学和情感世界。这首诗不仅是杨亿个人情感的表达,也是宋代文化背景下的一种生活写照,值得读者细细品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