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题南源院

路入藤萝十里馀,松窗潇洒竹房虚。
燕巢新旧金人殿,虫网纵横贝叶书。
当昼风雷生洞穴,欲斋猿鸟下庭除。
昔年曾此题诗句,犹拂流尘认鲁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留题南源院》是宋代诗人杨亿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分析这首作品:

  1. 原文内容
  • 第一联:“路入藤萝十里馀,松窗潇洒竹房虚。” 描述诗人进入一处环境幽静的庭院,沿途所见的藤萝和松树,以及空无一人的房屋,都显得格外清爽。
  • 第二联:“燕巢新旧金人殿,虫网纵横贝叶书。” 描绘了燕子在旧有金人殿上筑巢的景象,以及昆虫在纵横交错的蛛网上爬行的图景。
  • 第三联:“当昼风雷生洞穴,欲斋猿鸟下庭除。” 表达了尽管白天有雷声震响,但仍然有愿望清理庭院,希望给动物们创造一个宁静的环境。
  • 第四联:“昔年曾此题诗句,犹拂流尘认鲁鱼。” 诗人回忆起过去在这里留下诗句,现在这些诗句仍被擦拭着,仿佛能认出当年书写时的手迹。
  1. 作品特点
  • 描写细腻:《留题南源院》中的每一处细节都被诗人精心描绘出来,使得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能够感受到诗中所描绘的景色和氛围。
  • 意象丰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与描写,诗人构建了一个充满生机的自然景象,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感受和思考。
  • 情感真挚:诗中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过往经历的追忆与珍惜,展现了一种平和而深远的情感态度。
  1. 历史背景
  • 宋代文人雅集:杨亿生活的宋代是一个文化繁荣、文人雅集的时代,许多文人墨客都有写诗作文的习惯,留下了大量优秀的诗文作品。
  • 宫廷文学影响:作为当时的宫廷诗人,杨亿的作品也受到了宫廷文化的影响,他的很多诗歌都带有宫廷文学的华丽风格和严谨结构。
  • 文化传承:通过《留题南源院》,我们可以了解到宋代文人如何在自然中寻找灵感,以及他们如何通过文学作品来表达对自然美的感悟和对生活的态度。

《留题南源院》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歌,更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它不仅展示了宋代诗歌的独特魅力,也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对生活的独到见解。对于喜爱古典文学的人来说,这首诗无疑是一次心灵的触动和艺术的享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