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得东堂桂一枝,凌云词赋汉皇知。
从军久在红莲幕,对策曾临白玉墀。
霰雪陪游应不晚,弦歌为政莫嫌卑。
春官宗伯大京兆,喜见门生趋府时。
孙寺丞知考城县
介绍
《孙寺丞知考城县》是一首宋代诗人杨亿创作的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及其创作背景的具体介绍:
诗歌原文:
早得东堂桂一枝,凌云词赋汉皇知。
从军久在红莲幕,对策曾临白玉墀。
霰雪陪游应不晚,弦歌为政莫嫌卑。
春官宗伯大京兆,喜见门生趋府时。作者介绍:杨亿,字大年,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他的才华得到了当时许多文人的赞赏。他不仅在文学上有所成就,还在书法艺术上有着很高的造诣。杨亿的生平经历丰富,他曾在宋朝担任过多个重要职务,如翰林学士、尚书右仆射等,这些经历都为他后来的诗词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诗歌赏析:《孙寺丞知考城县》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展现了杨亿对文学事业的执着追求和深厚情感。诗中的“早得东堂桂一枝”,比喻自己早年便受到朝廷的赏识,与皇帝之间建立了深厚的联系;“凌云词赋汉皇知”则表达了自己能够文才出众,得到帝王的认同和赏识。整首诗充满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以及对个人才能的自信和骄傲。
历史背景:考城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的戴国,后经过多次更名和行政变动,最终在宋朝成为一个重要的行政区划。从古至今,考城县一直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地带。历史上,考城县也曾经历过战乱和社会动荡,但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文化传承和发展。
作品意义:通过对《孙寺丞知考城县》的阅读,可以感受到杨亿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继承。在当代社会中,这种精神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是对过去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一种期许。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保持文化的延续性和深度,对于国家的软实力和民族的精神面貌至关重要。
应用建议:在现代社会,人们可以从《孙寺丞知考城县》中得到启示,如何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保持文化的深度和个人的修养。无论是在教育还是工作领域,都应该注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培养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人才。同时,政府和社会也应该为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播提供支持和保障,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
《孙寺丞知考城县》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作品,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致敬。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和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杨亿的创作背景和时代特征,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到对现代生活的启示和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