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文照大师

读遍龙宫七佛书,一尘无念得衣珠。
金园讲席天花满,沙界禅心水月孤。
拥衲夜霜凝屋瓦,闭关春雨长庭芜。
公卿半是空门友,瓶锡因循寄上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文照大师》是杨亿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对文照大师的敬意和对其禅学修行的赞赏。下面将详细解读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杨亿:杨亿(974—1020),北宋文学家,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属福建浦城县)人。他是“西昆体”诗歌的主要作家之一,曾在年十一岁时被太宗皇帝召见并试诗赋,后被任命为秘书省正字。他的文学活动贯穿其整个职业生涯,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
  1. 诗歌原文
  • 原文:《赠文照大师》读遍龙宫七佛书,一尘无念得衣珠。金园讲席天花满,沙界禅心水月孤。拥衲夜霜凝屋瓦,闭关春雨长庭芜。公卿半是空门友,瓶锡因循寄上都。
  • 译文注释:这首诗的译文可以解释为“在龙宫游览了七佛的经书,心境如无垢之尘得到佛陀真髓”。同时,“金园讲席天花满”意味着文照大师讲授佛法时,满座皆是赞叹。另外,“拥衲夜霜凝屋瓦”形象地描绘了文照大师深夜修炼时的禅意景象。最后两句“公卿半是空门友,瓶锡因循寄上都”则反映了文照大师在当时社会中的影响力和地位。
  1. 作品赏析
  • 意境与风格:杨亿的这首诗展现了禅宗的意境和美学。诗中通过生动的自然意象(如“金园讲席天花满”,“沙界禅心水月孤”),传递出一种超然物外、清静淡雅的境界。这些自然景观不仅是物理上的描写,更是心灵上的洗涤,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高洁。
  • 艺术特色:杨亿的诗歌语言简洁而富有力度,善于运用对比和象征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例如,“一尘无念得衣珠”既表达了对文照大师境界的理解,也暗喻了其修行的成果。这种深入浅出的艺术手法使得整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还能引起读者的深思。
  1. 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宋代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文人学士们热衷于吟咏自然景物,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杨亿作为“西昆体”诗人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歌创作自然受到了时代的推崇和影响。
  • 个人经历:杨亿自幼聪慧过人,年十一岁便被太宗皇帝召见并授予官职。这样的经历使他有机会接触和理解更多的文化知识,从而能够创作出更多优秀的文学作品。
  1. 社会影响
  • 文人墨客:杨亿的这首《赠文照大师》不仅是他个人创作的佳作,也是当时文人墨客交流思想的媒介。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佛教在宋代社会中的影响力。
  • 文化传播:作为文学作品,《赠文照大师》的传播和保存对于后世有着不可忽视的文化价值。诗中的意象、语言和主题等元素,对于研究宋代乃至中国古代文化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赠文照大师》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刻哲理的诗歌,也是杨亿个人文学成就的重要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感受到宋代文人的精神风貌,还能从中领悟到禅宗哲学的深邃内涵和艺术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