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待问之蒙城簿

西来赴调合关繻,黄绶风尘厌九衢。
祖席且同开口笑,公庭未免折腰趋。
长安车马偏欺客,鲁国衣冠肯戏儒。
共忆故园归计晚,旧游烟树隔重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吴待问之蒙城簿》并非文学作品,而是杨亿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该作品是宋代诗人杨亿的作品,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杨亿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作品在当时以及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杨亿的生平经历了宋太宗、宋真宗、宋仁宗三朝,他在文学上的成就尤为突出。《吴待问之蒙城簿》作为杨亿的作品之一,展现了他对于诗歌创作的精湛技艺和深厚情感。这首诗不仅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也反映了唐代文人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貌。

在分析这首诗的时候,可以注意到杨亿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首句“西来赴调合关繻”描绘了诗人前往长安的旅途,而“黄绶风尘厌九衢”则表达了在繁华都市中奔波劳碌的感受。接下来,“祖席且同开口笑,公庭未免折腰趋”两句,展现了官场应酬的虚伪与无奈,“长安车马偏欺客,鲁国衣冠肯戏儒”则揭露了社会中某些不和谐的现象。最后两句“共忆故园归计晚,旧游烟树隔重湖”则流露出诗人对故乡的怀念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

《吴待问之蒙城簿》是杨亿以诗歌形式表达个人情感和观察社会现象的佳作。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能够领略到杨亿的文学才华,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社会背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