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工部陜西随军转运

西鄙欃枪未扫除,营中慷慨请行初。
三军粒食资心计,一月星邮待捷书。
宣室喜闻延贾谊,茂陵久叹滞相如。
谤言盈箧亲曾见,反间千金计岂疏。
遗爱道傍喧竹马,先声塞外慑穹庐。
冯唐莫叹淹郎署,博望还欣拥使车。
陇右行收万里地,关中坐致九年储。
牙筹羽檄皆吾事,才刃飘飘两有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郑工部陕西随军转运》是宋代诗人杨亿创作的一首七言排律,反映了北宋时期的政治背景和军事活动。下面将简单介绍这首诗及其内容:

  1. 作者信息
  • 杨亿,字大年,宋建州浦城人。他的文学成就在宋代诗坛上享有盛誉,曾担任左正言、工部侍郎兼史馆修撰等职,以娴熟的典章制度和奖掖后进而著称。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 原文节选
    西鄙欃枪未扫除,营中慷慨请行初。
    三军粒食资心计,一月星邮待捷书。
    宣室喜闻延贾谊,茂陵久叹滞相如。
    谤言盈箧亲曾见,反间千金计岂疏。
    遗爱道傍喧竹马,先声塞外慑穹庐。
    冯唐莫叹淹郎署,博望还忻拥使车。
  1. 诗歌解析及赏析
  • 背景解读:此诗反映了杨亿对于军事行动的关注和对战争成果的期待。从“陇右行收万里地”可以看出,杨亿认为西北边疆的军事活动对国家的重要性。
  • 情感表达:诗歌中表达了杨亿对军事胜利的渴望,如“宣室喜闻延贾谊”可能指的是历史上著名的“朝延问策”,这反映了杨亿对政治智慧和战略眼光的重视。
  • 艺术手法:杨亿的诗作通常结构严谨,语言精炼,通过对仗和平仄的运用,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1. 历史影响与价值
  • 杨亿的这首作品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研究北宋时期军事策略和政治文化的珍贵资料。其严谨的结构和深刻的内容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文学财富。

《郑工部陕西随军转运》不仅仅是一首诗歌,更是杨亿个人才华和时代背景的集中体现。这首诗以其精湛的艺术技巧和深刻的社会意义,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