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东寺柱

竹风松月牢于锁,关闭人心物外情。
燕雀闻经俱已惯,归来不怕读书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标题东寺柱是宋代黄庶创作的一首词。下面对这首作品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黄庶,字子师,号东山居士,是北宋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他生活在一个文人辈出的时代,其诗歌和散文多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个人情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2. 诗词原文
    竹风松月牢于锁,关闭人心物外情。
    燕雀闻经俱已惯,归来不怕读书声。

  3. 诗词赏析

  • 意境之美:《题东寺柱》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构建了一个远离尘嚣、宁静致远的意境。竹风松月象征着高洁的品质和超然的境界,而“关闭人心物外情”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纷扰的超脱。这种意境在中国古代文学中颇为常见,常被用来表达作者对于理想生活的追求。
  • 情感表达:诗中通过对燕雀的描绘,隐喻了人的内心世界。燕雀虽小,但对经书却习以为常,这种变化反映了作者内心的转变。从最初的畏惧到后来的适应,反映了一种成长和变化的过程。
  • 哲理深度:诗词中的“物外情”和“读书声”等意象,不仅富有诗意,还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意味。它启示人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寻找属于自己的内心平静,不被外界所动摇,保持独立和清醒的自我意识。
  1. 写作背景
  • 《题东寺柱》的创作时间不详,但根据其内容和表现手法可以推测,此诗可能创作于黄庶游历或者隐居期间。这一时期的黄庶可能经历了许多人生的变迁,因此作品中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 在北宋末期,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使得许多文人感到迷茫和不安。黄庶可能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了这首诗,表达了他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以及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批评。

《题东寺柱》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诗词,更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和理解,可以更好地欣赏古代文学的魅力,并从中汲取生活的智慧。

相关推荐